时间: 2025-06-22 03:53:07 | 作者: 拉链头配件
2025 年 3 月 29 日深夜,安徽德上高速上演惊魂一幕:一辆小米 SU7 在 NOA 智驾状态下,以 116km/h 的速度疾驰在池祁段。突然,前方出现施工路障,驾驶员紧急接管,但一切都发生得太快,最终车辆仍以 97km/h 的时速撞上水泥桩,车身瞬间爆燃。这场惨烈的事故,带走了 3 名女大学生的生命,也让整个汽车行业为之一震。
三天后的 4 月 1 日,雷军亲自发声致歉,承诺 绝不回避,将持续配合警方调查,跟进事情处理的进展,并尽最大努力回应家属和社会关心的问题。然而,这一表态并未平息舆论的怒火,车门锁死、电池自燃、智驾系统反应迟缓等质疑声此起彼伏。一时间,小米 SU7 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小米股价单日蒸发 700 亿港元,信任危机如乌云般笼罩着这家科技巨头。
事故发生后,根据小米公司公布的信息,从 “NOA 发出风险提示‘请注意前方有障碍’” 到 “车辆与水泥护栏发生碰撞”,仅 2 - 3 秒钟。如此短暂的时间,让驾驶员就没有足够的反应时间进行应对。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汽车安全技术研究所所长朱西产表示,警报不够及时,反应时间不够充分,车辆的 DMS 检测到驾驶员较长时间出现分心状态,两次以上提醒还无效的情况下就应该停止该驾驶员使用 NOA 功能,通过这样的惩罚措施避免驾驶员错误地把辅助驾驶系统当成无人驾驶系统使用。
此外,车辆碰撞后迅速爆燃,也引发了公众对电池安全的担忧。虽然小米回应称起火系碰撞导致,但家属质疑电池设计缺陷。公开资料显示,小米 SU7 标准版配备的是 73.6kWh 的磷酸铁锂动力电池,自 2024 年 6 月起采用双供应商体系,由比亚迪、宁德时代分别供货。有有经验的人指出,即使使用的是头部供应商的电池,高速侧面撞击仍可能引发隔膜破裂、热失控,导致爆燃。而小米宣传的 14 层电池防护在极端碰撞中似乎也未能发挥作用,标准版未配备电芯倒置技术,火焰直接侵入乘员舱,加剧了事故的严重性。
更令人痛心的是,家属控诉事故后车门锁死,外界无法施救,导致人困在车里活活烧没了。尽管小米称车辆配备机械应急拉手,但剧烈碰撞可能会引起 12V 电源断裂,即便系统发送解锁指令,车门仍因断电没办法打开;同时,车门受撞后物理卡死,应急拉手也可能形同虚设。目前国标仅要求 50km/h 碰撞后解锁,未覆盖高速事故场景,这也让新能源汽车在安全标准上的缺失暴露无遗。
二、车企危机应对众生相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史中,类似小米 SU7 这样的事故并非个例,而不同车企在面对危机时的回应策略,也可谓是五花八门。先看特斯拉,这个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先驱者,在面对事故时的表现却常常饱受争议。2020 年南昌 Model 3 撞土堆起火,事故导致 1 人重伤。特斯拉方面公布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事发前到事故发生的过程中,后台只有加速踏板被踩下的信号,没有刹车踏板被踩下的信号,现场也未曾发现刹车痕迹 。但对于起火的真正原因,特斯拉却选择了沉默,这种避重就轻的回应方式,无疑让我们消费者感到寒心。2022 年,艺人林志颖驾驶特斯拉 Model X 发生车祸,车辆撞到桥墩护栏并燃起大火。事故发生后,特斯拉强调主副驾驶有机械开车门的装置,可在断电情况下强制解锁车门,后排乘客可通过后备箱逃生,却对电池材质等核心问题避而不谈,使得公众对其安全性的质疑愈发强烈。
再看蔚来,2025 年 3 月 23 日,一辆蔚来 ES6 在成都天环路撞击路边护栏后冲至对向车道,与对向车辆发生碰撞后引发火情,造成三车受损,5 名驾乘人员受伤。蔚来迅速做出回应,称事发后涉事车辆车门自动解锁,门把手自动弹开,安全带预紧器、安全气囊等被动安全部件触发工作,A 柱、B 柱未溃折,将责任指向驾驶员超速驾驶,试图以此来减轻自身的责任。虽然这种回应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展示了车辆的安全配置,但对于事故的核心原因,却缺乏深入的探讨。
同样在2024 年,山西运城下属夏县高速上,一辆问界 M7 与养护车辆发生追尾,事发后问界前机舱起火,车上 3 人不幸遇难。赛力斯方面回应称,事故是由于前方车辆尾部突出梁状坚硬结构瞬时严重侵入事故车辆左上侧前机舱及乘员舱,导致前机舱及乘员舱严重破损毁坏,线束瞬间被切断,前机舱被高温部件或线束短路火花引燃,前机舱左侧先起火,后火势蔓延至整车,而动力电池包未发生自燃。这种将责任归咎于外部因素的回应方式,虽然看似合理,但也引发了公众对其车辆安全性能的质疑。
回到小米 SU7 事故,此次事故回应呈现出 “三快三慢” 的特点。数据提交快,在事故发生后不久,小米就公布了部分行车数据,试图还原事故现场;声明发布快,雷军亲自发声致歉,展现了小米的态度;股价反应快,事故发生后,小米股价单日蒸发 700 亿港元,市场对这起事故的反应十分迅速。然而,在快速回应的背后,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家属沟通慢,事故发生后,小米与家属之间的沟通并不顺畅,导致家属的不满情绪一直在升级;技术细节慢,对于事故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如智驾系统的反应机制、电池的防护技术等,小米并没有给出详细的解释;责任认定慢,事故发生至今,责任认定仍未明确,这也让公众对小米的解决能力产生了怀疑。三、智能驾驶:技术神话下的致命陷阱小米 SU7 事故的背后,是整个智能驾驶行业的困境与隐忧。从事故发生的时间线 从警报响起到碰撞仅 2 秒,远低于国标要求的 10 秒接管时间。这 2 秒的时间差,不单单是技术的缺陷,更是对生命的漠视。在高速行驶的状态下,2 秒的反应时间几乎为零,驾驶员根本没办法做出有效的应对措施。车企在智能驾驶功能的宣传上,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他们往往用 NOA、FSD 等模糊概念替代 L2/L3 分级,让我们消费者误以为车辆具备了更高等级的无人驾驶能力。特斯拉的 FSD,从名字上看,似乎已经实现了完全自动驾驶,但实际上,它仍然需要驾驶员时刻保持警觉,随时接管车辆。这种模糊的宣传,导致了用户对智能驾驶系统的过度依赖,从而埋下了安全风险隐患。在责任归属方面,L2 级智驾事故仍由驾驶员担责,但系统缺陷引发的争议持续发酵。根据我们国家现行《道路交互与通行安全法》,L2 级辅助驾驶仍要求驾驶员全程监管,理论上事故责任应由驾驶员承担。但在实际使用中,由于系统长期稳定运行,驾驶员易产生过度信赖,形成 “自动化偏见”。若发生事故,驾驶员往往难以验证自己没有过错,而车企则可以以 “驾驶员未履行监管职责” 为由,逃避责任。这种责任归属的不明确,不仅让我们消费者感到困惑,也制约了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四、新能源事故:行业迭代的催化剂?新能源汽车事故频发,无疑给整个行业敲响了警钟,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些事故也成为了推动行业迭代升级的重要催化剂。在电池安全方面,各大电池厂商纷纷加大研发投入,推出了一系列创新技术。宁德时代的 “麒麟电池” 通过在两块电芯的中间加入水冷钣,使得相邻两块电芯的热传导效率降低,避免热失控的出现,可支持 5 分钟快速热启动,10 分钟快充至 80% ,最大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可达 255Wh/kg,在相同的化学体系、同等电池包尺寸下,电量相比 4680 系统提升 13%。比亚迪则推出了 CTB 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将电池包与底盘设置为一体,让电池包直接成为车身结构的一部分,构成车身底板集成电池上盖、刀片电池、托盘的整车三明治结构。在 CTB 的加持下,新新一代新能源车身架构可满足全球超五星结构安全要求,正碰结构安全提升 50%,侧柱碰结构安全提升 45% 。这些技术的出现,不仅提高了电池的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和续航能力,更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提升了电池的安全性。应急系统的进化也是新能源汽车行业迭代的重要方向。蔚来在 ES6 碰撞起火事件后,强调了其车门自动解锁和车门把手自动弹开的功能,这一设计在紧急状况下能保证车内人员迅速离开车辆,避免更大的危险。特斯拉则为后排乘客设计了逃生通道,在车辆发生意外时,后排座椅可以放倒,为后排乘客提供一个通往后备箱的逃生通道,同时,车门内侧还预留了开门拉线,紧急状况下能够最终靠拉动这条拉线来打开车门。这些应急系统的设计,为车内人员在事故发生时提供了更多的生存机会。法规政策的完善也在倒逼新能源汽车行业不停地改进革新。从 2025 年 3 月 1 日起,国家标准《新能源汽车运行安全性能检验规程》正式实施,其中电池安全检查成为必检项目。该规程明确规定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的充放电最高温度分别不允许超出 65℃和 60℃,同时,还对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电机控制器和 DC/DC 变换器的温度等项目进行了严格规定。这一规程的出台,填补了以往难以有效检测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运行工况的空白,促使车企加大在电池管理系统和热管理系统等方面的研发投入,以满足法规要求。在智能驾驶方面,随着事故的频发,L3 级智驾责任转移也被提上了日程。一些地区开始探讨将 L3 级无人驾驶的责任从驾驶员转移到车企,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车企需要为无人驾驶系统购买责任险,以应对有几率发生的事故。这一举措不但可以明确事故责任归属,保护消费者的权益,还将促使车企更加谨慎地对待智能驾驶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加快技术的成熟和完善。五、生死时速:新能源安全的破局之道当林志颖从燃烧的 Model X 中被救出,当 SU7 碳化的残骸仍在诉说悲剧,新能源汽车已进入 安全淘汰赛。或许正如民航史上每一次空难都推动着飞行安全技术革命,这些血色事故正在倒逼行业完成三大跨越:1.从参数竞赛转向场景化安全测试:以往新能源车企热衷于比拼续航里程、加速性能等参数,如今,像蔚来 ET7 装备碰撞断电系统,50 毫秒内完成高压电分离,比亚迪刀片电池通过蜂窝铝板二次防护,碰撞能量吸收率提升 60%,这些场景化安全技术的应用,才是保障生命的关键。2.从 辅助驾驶 宣传回归风险教育:车企应停止对智能驾驶的过度宣传,转而加强用户风险教育。特斯拉服务中心每月开设 “安全特训营”,尽管参与率不足 7%,但这种尝试值得推广,让用户清楚了解辅助驾驶的边界,才能避免悲剧发生。3.从企业自查走向第三方独立监管:行业不能再依赖企业自查自纠,中汽研推动 “紧急呼叫系统” 强制标准,要求车辆自动发送事故坐标至救援平台,未来应建立更多类似的第三方监督管理机制,确保安全标准严格执行。
此刻,雷军的致歉不应只是危机公关的起点。当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 40%,当智能驾驶成为标配,整个行业需要直面一个终极命题:我们究竟在制造移动的科技玩具,还是守护生命的钢铁堡垒?这场用鲜血写就的考卷,需要每一家车企用技术革新来作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惊呆!男子泰国旅行离奇失忆,半年后肚子里竟发现15厘米的咖啡勺......
单位里出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人一过50岁就不想上班了,勉强去单位也喜欢独来独往了
中国球员最新身价:塞鸟第1!18岁王钰栋涨至150万欧 武磊70万第7
Alphacool 推出其首款英特尔显卡分体冷头,适配华擎两张 B580
箱包产业走上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路(高水平发展在一线)
【48812】老主顾眼中的“修配界天花板” 晏公殿巷口“瑰宝老店”要“隐退”?
值得玩味 Celine新款复古信封包
“圆珠笔头”火了还有更牛的环保笔尖在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