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4-11-28 14:59:29 | 作者: 拉链头配件
何俊,民建义乌市基层委副主委,义乌市何泰金属压铸有限公司董事长。现任金华市人大代表,中国小商品城拉链纽扣辅料商会会长,义乌市拉链行业协会会长,义乌市义亭镇侨联主席。
30年多前,他高中毕业放弃“铁饭碗”,走南闯北干起拉链生意,从“倒爷”到“厂长”,在上世纪90年代便用一个半月赚到第一桶金20多万元。
30年后的今天,他先后攻克多项国外“卡脖子”技术,成为义乌首家拉链行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为国内前二十大拉链厂供应专利拉链头,年销售量超2000吨。
他叫何俊,是义乌何泰金属压铸有限公司董事长、义乌市拉链行业协会会长。8月底,记者在义乌义亭镇的厂区见到他时,他正与工作人员探讨着北苑厂区的技改提升方案,图纸上密密麻麻或划线、或标注,记满了企业下一阶段的发展思路。
“今年我们协会还在与义亭镇谋划建设义乌首个拉链全产业链园区,届时将会集聚10多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进驻,一定会将义乌‘中国拉链产业基地’这块招牌擦得更亮。”采访中,何俊多次提到,即便拉链是传统制造业,但这些年来他始终将拉链头当成饰品配件来做,以时尚的目光、实用的品质不断的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一个常规的拉链头卖两毛,我加入了先进的技术与时尚元素,卖一块三依然断货。就像20多年前我辗转义乌、上海、成都等地,就为了一条刚刚爆红的隐形拉链。”何俊表示,无论市场环境如何变幻,“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商业铁律从未改变。
高中毕业后的何俊,曾有着一份收入稳定的工作,但随着九十年代的“下海潮”来临,商业思维出众的他毅然选择了经商。“当时注意到我舅公拉链生意做得火热,一把剪刀游走在织带之间,一年便有三五万的收入。”这份收入对于彼时月薪不足150元的何俊来说,冲击力不小。
从事拉链生意后,何俊边学边干,很快嗅到了第一波机遇。“当时从港台地区传入的隐形拉链非常火,不少客户都来义乌这边找货,尤其对于港版、韩版的衣服能够说是标配。”为此,何俊走出义乌,通过有限的资源将上海、成都等地的大型拉链厂跑了个遍,甚至在厂区外连续蹲守数日只为摸清货源。
最终,何俊的坚持迎来了回报,他率先填补义乌市场上隐形拉链的空白,为他赚来了第一桶金——20多万元。
然而事实上,拉链行业的风口来得快,变化得更快,他意识到长期干“倒爷”始终存在被人牵着鼻子的被动。1998年前后,一位广东的合作伙伴因资金问题不慎破产,何俊便适时接手了他的一些设备与资源,在义乌办起了拉链头制造厂。2000年,何俊在义乌北苑街道拿下了10亩工业用地,创办了义乌市何泰金属压铸有限公司,400多人的公司每年产值能达到4000余万元。
“办了厂之后,我其实就深刻体会到,生意不再是为自己而做了,不仅要为公司里每一位成员不断降本增效,更要办出义乌企业的精神,让义乌拉链行业在国内外的影响力慢慢的变大。”何俊说。
“拉链行业始终是传统制造业,技术门槛并不高”。在一次赴上海参展之前,何俊的心里多多少少也是这么想的。
但那一次参展,却彻底改变了他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行业前进的认知。“有一款拉链头,我们国内制作的‘平替’完全不输某国际大牌,但因为对方申请了专利,垄断了核心技术,让我们前去参展的产品甚至连上架的机会都没有。”自打那以后,何俊意识到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更清晰地认识到什么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暗暗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也要突破(技术壁垒)”。
有决心只是第一步,此后的不确定性可谓时刻伴随着他,“我想《黑神化:悟空》这样高投入、高风险的游戏出炉之前,谁也没法打包票一定能火。其实,当时我也不清楚自己要花多少钱、多少时间,甚至不知道能不能突破。”最终,何俊用了4年时间实现了产品到设备的全链条攻克,并先后申请了两份国家发明专利。
谈及攻坚的过程,何俊只是用“试了用、用了试”来简单概括。在众人皆知的坚持之外,他还与记者分享了一个关键词——灵感。
“这个词很玄乎,但不得不承认,如果我想要突破一些‘卡脖子’技术,除了资金、人才、精力等看得见的投入之外,大胆的想象也很重要。”话语间,何俊领着记者展示了他的另一项发明——一台拉链头自动分拣机。该机器的原理类似于混凝土搅拌机,利用离心力将不同重量的物品进行分离,“过去虽然也有拉链头的分拣设备,但需要人工搬运、效率不高,后来我在厂区扩建时注意到混凝土搅拌机,一拍脑袋就花了两个月时间改造(分拣设备),效果很成功。”新型分拣设备不仅省去了大量人力,还使得分拣效率提升了50%以上。
这些年,何俊累计申请了30多项实用新型专利,并成为中国拉链头行业标准的起草者之一。“敢于创新,一直是我们义商的宝贵品质,这更是我们面对变局、挑战的底气和信心所在。”何俊说。
2005年,“中国拉链产业基地”的殊荣落户义乌,拉链行业也成为义乌八大支柱产业之一。随着拉链的应用场景不断丰富,义乌拉链行业的发展势头也越发强劲。截至目前,义乌国际商贸城三区市场有拉链行业商户1100余家,全市有拉链及辅料配套企业1500家,其中规上企业100余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余家。
身为义乌市拉链行业协会会长,何俊长期致力于带动义乌拉链行业爬坡过坎,不断的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并不断做强做大产业集群。“我们不仅需要助推行业破难开新,减少重复投资,更要做活市场,做畅贸易通道。”从办展到参展,从邀约客商到品牌出海,何俊与行业成员几乎踏遍了五大洲,并与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往来。
如今,义乌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拉链产销基地之一,2023年产销量达62.7亿元,外贸出口39.6亿元,出口量占全国总量的48%。
“我们现在正在加快打造义乌首个拉链全产业链园区,届时不仅能解决企业迫切的土地需求,还将完成亩产税收3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00万元/亩的转型目标,进一步凝聚义乌拉链行业的发展合力,更用新质生产力不断推动行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一些数据、一些理念、一些前景和预期,何俊对记者如数家珍,扎实的调研与分析也赢得了政府部门和行业成员的大力支持。
不过,眼前也有一个共性的问题摆在义乌拉链行业面前——从业人员的断层越发凸显。“年轻人不愿进厂,现有员工的年龄又普遍较大。就如我们公司员工的平均岁数就达到了45岁左右,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数字化改革势在必行。
在何俊推动下,义乌拉链行业率先加入了义乌首批工业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数字化转型的升级试点之中,一个个数字车间应运而生,数字赋能与企业经济双效融合的成果正逐步显现。